2014年10月6日 星期一

[ 觀後感 ] [ 書 ]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


半夜三點多被Jason Huang(我家的貓)的叫聲吵醒,索性不睡了,把最近在看的書「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幾乎看完,其實還剩兩個章節,但因為後面看得很激動,想先把心得與心情記錄下來。我看書看得很慢,因為每一段文字我都會細細咀嚼過,這本書描述的又很詳細、很有畫面,所以每看一段我就會停下來反覆觀看與想像那個畫面、人物的情感。

簡單介紹一下這本書,這本書是一位美國記者芭芭拉‧德米克(Barbara Demik)訪問六名脫北者(逃離北韓的人)所記錄下來的故事,整本書的描述就像是在看一本精彩的小說,只不過這些故事卻是真真實實地發生過的。

書的封面有兩層,最外面附加了一層白色的薄紙封套,封套上印著金日成的銅像,我不知道是不是象徵著這個國家的神秘面紗?抑或是北韓封閉的極權統治?最右方的一排直行字寫著:

「一個時代的結束不是在轉瞬間產生的。它往往需要數年的時間,直到人們發現他們的世界已經完全改觀。」

這本書中大量描述了一九六零年代至兩千年前後北韓的悲慘生活與六名脫北者於北韓遭受到的各種際遇,每個人的故事都大不相同,你可以在這些故事中看到北韓壓迫下糾結的愛情(極權統治下的小情小愛)、對於自我信仰的質疑(原本對於共產黨深信不疑的黨員最後居然逃出北韓)、在如同地獄般的生活中尋找自我生存的方式(孤兒如何在極為艱難的環境生存)、以及對於面對人性道德的掙扎(醫生和教師因為饑荒看著自己的病人/學生/孩童活活餓死卻無法伸出援手)...等等各式各樣在北韓的不同生活面貌。

這些故事,雖然讓活在非共產主義國家的我們很難以置信,但卻透過強烈的字句與鋪陳活生生地呈現在我們的眼前。但比起這些生活面貌,更讓我覺得印象深刻的是促使六名脫北者下定決心離開北韓、離開北韓人認為理所當然的生活圈,那樣的勇氣與動機。

得先說這本書其實滿厚的,前面的一系列鋪陳也是非常精彩,但我最期待的、最感興趣的還是六名脫北者逃離北韓時的經過、他們是抱著什麼樣的心情離開的?耐著性子看完前面的故事才迫不及待地看到我最期待的這個部分,但若是沒有前面故事的鋪陳,我想我看到這個部分的時候絕對不會像現在一樣反應如此激烈。

<以下可能有些故事內容的透露,不喜者可以觀看到這邊就好>

六個主角中,我最喜愛的人物是美蘭、玉熙和宋太太熙錫(玉熙母),如同書中描述脫北者多為女性,六位主角中就有四位是女性,我真的非常佩服她們的勇氣與決心,他們用柔弱嬌小的身軀挑戰與承受脫離北韓的各種風險與困難,這是我完全無法想像的堅強。
其中又讓我印象更深刻的是宋太太,故事初期的她本身是一位忠誠的黨員,有著從事新聞工作的丈夫和三女一子,生活也算的上是小康。但隨著北韓資源與糧食的匱乏、丈夫與唯一的兒子活活餓死,宋太太的內心開始起了變化,雖然書中並沒有非常具體地描述,但我想在她的內心已經質疑了這個她忠誠的國家、忠誠的領袖千萬遍了吧!

最後當她在女兒玉熙協助下逃離北韓到中國時,看到隔著一條圖們江的這個國家是如此地富足(至少與北韓相比)、看到有著電鍋冰箱的廚房、看著招待她的家庭桌上滿滿豐盛的食物,她邊吃邊想著活活餓死的丈夫與兒子,口中咬著美味的香腸,心中卻想著「那個愛吃的男人(丈夫),他一定愛死香腸了!」腦海中還閃過餓到意識不清的丈夫生前對她說過的最後一句話「我們去上好一點的館子,開一瓶美酒來喝」。當我看著這樣的描述並想像這樣的畫面時,眼淚不自覺地流下,生活富足的我們也許難以想像在那樣的國家艱困的生活,以及失去重要的人的感受。直至今日,脫北者在南韓過著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富足生活時、吃到美味的食物甚至是因為變胖而須節食時想到故鄉北韓的家人、親友,都還會感到愧疚,那樣的心情,這本書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也更珍惜現在的生活。

如果你對你現在的生活感到有一絲絲的存疑,那我尤其推薦你看這本書,人是比較性的動物,如果你了解我們理所當然的生活是某群人一輩子的奢望,那麼你會覺得自己真的非常幸運,而更珍惜自己的每一天、每一個生活細節、每一個你深愛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